托之空言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。
出处汉 赵岐《〈孟子〉题辞》:“仲尼有云:‘我欲托之空言,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’”按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作“载之空言”。司马贞索隐:“案:孔子之言见《春秋纬》,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。空言谓褒贬是非也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tuō zhī kōng yán
注音ㄊㄨㄛ ㄓ ㄎㄨㄥ 一ㄢˊ
繁体託之空言
感情托之空言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。
近义词托于空言、托诸空言
英语blow bubbles(pay lip service to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不动声色(意思解释)
- 体恤入微(意思解释)
- 严阵以待(意思解释)
- 明知故问(意思解释)
- 寸步不离(意思解释)
- 言而无信(意思解释)
- 临危受命(意思解释)
- 旁征博引(意思解释)
- 反治其身(意思解释)
- 百无一是(意思解释)
- 漫不经心(意思解释)
- 家无儋石(意思解释)
- 一条龙(意思解释)
- 闲情逸致(意思解释)
- 知往鉴今(意思解释)
- 地丑德齐(意思解释)
- 笑貌声音(意思解释)
- 雷大雨小(意思解释)
- 不可告人(意思解释)
- 无影无踪(意思解释)
- 性命攸关(意思解释)
- 天作之合(意思解释)
- 众所瞻望(意思解释)
- 丰功伟绩(意思解释)
- 欧风美雨(意思解释)
- 岁寒三友(意思解释)
- 老牛舐犊(意思解释)
- 止戈兴仁(意思解释)
※ 托之空言的意思解释、托之空言是什么意思由聚义词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灯蛾扑火 | 比喻自己找死。 |
解铃还须系铃人 |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,仍由谁去解决。 |
落叶归根 | 树叶落到树根旁。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。多指客居异乡的人;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。 |
犬马恋主 | 喻臣下眷怀君上。 |
以小见大 |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;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;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。 |
防患于未然 | 患:灾祸;未然:没有这样,指尚未形成。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。 |
照葫芦画瓢 |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。 |
牛口之下 | 借指卑下的地位。 |
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 | 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,祸事却会接踵而至。 |
兢兢战战 | 兢兢:小心谨慎的样子;战战:畏惧的样子。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。 |
下临无地 | 临:居高处朝向低处。从高往下看,望不见底。形容地势极其陡峭。 |
化鸱为凤 | 比喻能以德化民,变恶为善。鸱,猫头鹰,古人以为凶鸟。语本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仇览》:“时考城令河内王涣,政尚严猛,闻览以德化人,署为主簿。谓览曰:‘主簿闻陈元之过,不罪而化之,得少鹰鹯之志邪?’览曰:‘以为鹰鹯不若鸾凤。’” |
结驷连骑 | 随从、车马众多。形容排场阔绰。 |
时至运来 | 时机来了,运气也有了转机。指由逆境转为顺境。 |
民不畏死 | 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 |
谠言直声 | 谠言:公正的言论;直:正直的。公正的、正直的、理直气壮的言论。 |
酒能乱性 | 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,就会淫乱。 |
阳春白雪 | 阳春;白雪: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;后来泛指高深的;不通俗的文学艺术。 |
异宝奇珍 | 珍异难得的宝物。 |
事与愿违 | 事实与愿望相反。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。 |
交臂历指 | 交臂:两手反缚;历指:古代拶指的刑罚。象罪犯两手反缚、受拶指的刑罚一般。形容痛苦万状,毫无自由。 |
平生不作亏心事,夜半敲门不吃惊 | 平生:有生以来;亏心:违背良心。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,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。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,心地坦然。 |
似是而非 | 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 |
身败名裂 | 地位丧失;名声败坏。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;遭到彻底失败。 |
双柑斗酒 |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。 |
爱毛反裘 | 古时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视根本,轻重倒置。 |
匪夷所思 | 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规;引申为寻常的;一般的。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谈、技艺、事情等离奇;超出寻常。 |
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 | 平生:有生以来;亏心:违背良心。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,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。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,心地坦然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