赍粮藉寇的成语故事


赍粮藉寇

拼音jī liáng jiè kòu

基本解释赍:资助;藉:同“借”;寇:贼寇。借给敌寇兵器,送给盗贼粮食。比喻做有利于敌人、坏人的事。

出处《荀子·大略》:“非其人而教之,赍盗粮,借贼兵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赍粮藉寇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赍粮藉寇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高蹈远举 宋·王琳《野客丛书·穆生邹阳》:“穆生高蹈远举,意盖有在,逆知异日必不能免,非知几畴克尔哉。”
肝髓流野 《旧唐书·萧瑀传》:“上奔播六年,中原之人,与贼肝髓流野,得复宗庙,遗老残民闻舆马音,流涕相欢。”
苦尽甘来 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四折:“受彻了牢狱灾,今日个苦尽甘来。”
心灰意冷 清 梁启超《湖南时务学堂学约》:“非有坚定之力,则一经挫折,心灰意冷。”
如法炮制 宋 释晓莹《罗湖野录》第四卷:“若克依此书,明药之体性,又须解如法炮制。”
敏而好学 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’”
功成名就 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
光前启后 明·王九思《绣停针·寿康对山太史》套曲:“名已就,子亦有。凤毛麟角,光前启后。”
不置可否 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无所可否。”
家无儋石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狂生》:“济宁有狂生某,善饮;家无儋石,而得钱辄沽,殊不以穷厄为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