殷民阜利的成语故事


殷民阜利

拼音yīn mín fù lì

基本解释殷民:使人民富裕。旧指国家统治者的责任,就在于使人民富裕,使国家财物充足。

出处汉·徐斡《中论·治引》:“夫明哲之为用也,乃能殷民阜利,使万物无不尽其极者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殷民阜利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殷民阜利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齿牙为祸 《史记 晋世家》:“初,献公将伐骊戎,人曰:'齿牙为祸。'及破骊戎,获骊姬,爱之,竟以乱晋。
斩草除根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……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
俯拾即是 唐 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。”
同病相怜 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》:“子不闻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”
举世混浊 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
恶衣恶食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
外圆内方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郅恽传》:“案延资性贪邪,外方内圆,朋党构奸,罔上害人。”
德容言功 语出《礼记·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
安步当车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晚食以当肉,安步以当车,无罪以当贵,清静贞正以自虞。”
供不应求 《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》:“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,每天生产一至二吨,供不应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