付之流水的成语故事


付之流水

拼音fù zhī liú shuǐ

基本解释付:交给;之:它。扔在流水里冲走。比喻希望落空,成果丧失,前功尽弃。

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0回:“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,因此付之流水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付之流水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付之流水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泥牛入海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》:“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,直至如今无消息。”
不辱使命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三章:“寿昌大笑起来,掉头对着立群说:‘不辱使命!’”
首身分离 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
蠢蠢欲动 南朝 宋 刘敬叔《异苑 句容水脉》:“掘得一黑物,无有首尾,形如数百斛舡,长数十丈,蠢蠢而动。”
绰有余裕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我无官守,我无言责也,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?”
凿壁借光 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
天涯海角 唐 吕岩《绝句》:“天涯海角人求我,行到天涯不见人。”
志在千里 三国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神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
土木形骸 《晋书 嵇康传》:“身长七尺八寸,美词气,有风仪,而土木形骸,不自藻饰。”
命与仇谋 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命与仇谋,取败几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