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正不苟的成语故事


方正不苟

拼音fāng zhèng bù gǒu

基本解释方正:正直;苟:苟且,不正派。指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诌媚。

出处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者者居》:“嘉定有老儒,名朱纲,为人方正不苟,颇信佛老之说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方正不苟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方正不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止戈为武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非尔所知也。夫文,止戈为武。”
大公无私 清 龚自珍《论私》:“矜其同官曰: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。”
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49回:“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。我为隋臣,不能匡救君恶,致被逆贼所弑,不能报仇,而事别主,何面目立于世乎?”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度恕者,度之于己也。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。”
想望丰采 《明史·冯琦传》:“数陈谠论,中外想望丰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
算无遗策 《晋书 桓玄传》:“自谓经略指授,算无遗策。”
快心满志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6回:“只图一时快心满志,不管犯世途万种危机。”
角巾素服
语不惊人 唐 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诗:“为人性僻耽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”
飞檐走壁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6回:“这个人本来是一个飞檐走壁的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