凿柱取书的成语故事

拼音záo zhù qǔ shū
基本解释谓秉承先人的遗训。
出处王闿运《常公神道碑》:“公体山川之醇气,禀玉石之上灵,凿柱取书,安弦习礼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凿柱取书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凿柱取书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德容言功 | 语出《礼记·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 |
算无遗策 | 《晋书 桓玄传》:“自谓经略指授,算无遗策。” |
举重若轻 | 清 赵翼《瓯北诗话》:“坡诗不尚雄杰一派,其绝人处,在乎议论英爽,笔锋精锐,举重若轻,读之似不甚用力,而力已透十分。” |
鼻青脸肿 | 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44回:“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,趁着军官作下揖去,不能防备,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。” |
空谷传声 | 南朝 梁 萧衍《净业赋》:“若空谷之应声,似游形之有影。” |
困而不学 | 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 |
前脚后脚 | |
倒裳索领 | 《邓析子·无厚篇》:“驱逸足于庭,求猿捷于槛,斯逆理而求之,犹倒裳而索领。” |
唇枪舌剑 | 元 高文秀《渑池会》一折:“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。” |
才高七步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文帝(曹丕)尝令东阿王(丕弟曹植)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豉以为汁;箕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