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炳烛之明炳烛之明的意思
bǐngzhúzhīmíng

炳烛之明



炳烛之明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炳烛:点燃蜡烛。指不能持久的光亮。

出处汉·刘向《说苑·建本》:“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;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学,如炳烛之明。”


基础信息

拼音bǐng zhú zhī míng

注音ㄅ一ㄥˇ ㄓㄨˊ ㄓ ㄇ一ㄥˊ

繁体炳燭之明

感情炳烛之明是中性词。

用法作主语、宾语;指短暂的光亮。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炳烛之明的意思解释、炳烛之明是什么意思由聚义词网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肝髓流野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、尸横遍野。
支支吾吾 亦作“支支梧梧”。谓说话吞吞吐吐,含混躲闪。
默不做声 默:沉默。沉默不说一句话
南辕北辙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。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。
不僧不俗 僧:指和尚。指不三不四,不伦不类。
笃近举远 笃:忠实,厚道;举:举荐,选拔。对关系近的厚道,对关系远的举荐,指同等待人。
投石问路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,先投以石子,看看有无反应,借以探测情况。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。
花拳绣腿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。
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心情极其焦急。焚:烧。
酒后茶余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。
度己失期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。
妻儿老小 指全家人。用在表示家族负担。
拔茅连茹 茅:白茅,一种多年生的草;茹: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。比喻互相推荐,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。
欺善怕恶 欺侮善良者,惧怕凶恶者。
珠玉之论 形容精辟的言论,卓越的见解。
生拉硬扯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。也形容用力拉扯,勉强别人听从自己。
充耳不闻 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
飞蛾扑火 蛾:像蝴蝶似的昆虫。飞蛾扑到火上。比喻自寻死路;自取灭亡。
心小志大 办事小心,抱负远大。
薪尽火灭 薪:柴火。柴草完了,火也就灭了。比喻死亡。
屦及剑及 屦:鞋;及:赶上。形容人奋发兴起,行动果断迅速
拼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 剐:古代酷刑,割肉。比喻再难的事,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。
改恶向善 指不再做恶,重新做好人。
无所畏惧 畏惧:害怕。没有什么可害怕的。形容什么也不怕。
材优干济 指才能优异,有干练的办事能力。
头上末下 第一次,初次。
踉踉跄跄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。
声色狗马 声色:歌舞和女色;狗马:养狗和骑马。后来二语连用;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。